扬中本地头条 App内打开
分享成功

创新调解机制 成功化解矛盾 ——市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纪实


近年来,市人社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寻快速解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新途径和方法,以健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预防重大风险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将调解作为处理争议的首选,以“三个三”扎实做好矛盾纠纷疏导化解工作,有效地将大量的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切实筑牢劳动纠纷化解第一防线,为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算法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经济发展,企业壮大,百姓富裕,都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市人社局肩负着就业、社会保险、人才引进、工伤鉴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工作职能。为适应劳动人事争议主体多元化、争议内容多样化、争议方式复杂化、争议规模扩大化、争议矛盾尖锐化的趋势,2010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创新打造劳动关系加、减、乘“三算法”,全面提升劳动争议质效,加大矛盾源头化解力度。

善用“加法”聚合力,筑牢和谐劳动关系基础。市人社局调解委员会设有立案咨询窗口、调解室、仲裁庭,聘任了专、兼职调解员14名,打造了“业务咨询、法律援助、争议调解、仲裁确”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形成“工会+仲裁+司法”为一体的调处机制。为构建多元化调解网络,在近百家企业设立调解委员会,畅通维权渠道,方便矛盾早发现、事态早控制、矛盾早化解。2020年初,某公司因政策调整计划暂停所有业务,共涉及到公司476名员工的安置问题。该公司立即成立以法务、人力资源、行政人员在内的3人调解小组,在市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和市总工会的参与下,快速制定人员调整方案,积极做好风险防范,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2020年1月至5月,该公司调委会成员分批次与员工进行逐个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在尊重员工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完成了对476名员工的内部调岗、经济补偿等安置工作,做到了无投拆、无仲裁。

精用“减法”提质效,缩短维权周期。为进一步缩短维权周期,调解委员会精简调解流程,充分发挥“互联网+调解”的作用,积极引导当事人在线申请,通过线上渠道组织沟通,搭建多方位交流平台,减轻劳企维权诉累。 2022年6月,江苏某特种构件有限公司因拖欠26名外地职工的工资近100万元,职工多次催要未果,集体前来仲裁维权。市人社局调解员采取情法交融、换位思考的调解方式,去公司找领导交流谈心、宣传法律法规,用座机、手机一个个联系当事人,在理清事情前因后果、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情况下,仅用7天时间依据法律法规成功调处,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巧用“乘法”扩影响,彰显公开公平公正。市人社局调解委员会与我市近50家企业建立定点联系制度,调解员定区域包干责任到人,将劳动人事争议排查的常态化问题作为预警重点,同时,以争议案例为范本,为用人单位提供针对性的劳动用工管理,通过“流动调解室”“乡镇劳动法规课堂”等形式,将调解现场搬到群众身边,以案释法,以审普法,力求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和谐一方”的目的。


“三个早”  抓好劳动争议源头

劳动人事争议顾名思义就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引发的矛盾纠纷。市人社局坚持预防为主、调处结合、维护和谐的原则,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中心下移,通过建立以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为主导、镇(街、区)调解中心为载体、企事业调解组织共同参与的三级调解网络,通过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将大量劳动人事争议在基层一线解决,维护社会稳定。

早发现,摸准争议缘由。市人社局强化服务意识和窗口形象,始终将劳动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了解矛盾争议,变被动为积极主动,当好职工的贴心人、知心人。我市一家30强企业,拟将一条生产线业务及该条生产线用工关系一起转让给A公司,但不愿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职工多次要求补偿未果,便来市人社局咨询。工作人员在热情接待的过程中,认真听取了来者的陈述,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群访事件。经市局工作人员、镇调解员与该企业沟通进一步了解,发现事情更为复杂。由于A公司是外地新成立的公司,职工对他们不了解、不信任,担心以后发生劳动争议找不到人无法维权,也担心在原企业的工龄无法接续。鉴于这些矛盾纠纷,工作人员化身为“和事佬”,从法律法规、利益关系等方面,游说于该企业、A公司和职工之间。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三方达成共识,两企业之间改变合作方式,职工的所有关系仍然保留在该企业。

早介入,寻求解决方法。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市人社局着力下好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先手棋”,确保一般性矛盾纠纷不出厂(企业)、群众性矛盾纠纷不出镇(街、区),有效地化解了各类劳动争议,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新坝镇一家大型企业因经营期限到期,其大股东美国公司决定不再继续投入,如该企业不再继续经营,可能会有近200名职工下岗,大部分员工工龄较长,经济补偿金数额高。因而,协商难度大,有可能引发集体劳动争议。市人社局得知该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介入调解。刚开始,该企业老板态度消极不配合,工作人员没有强硬的从法律法规角度要求单位必须怎样做,而是柔性调解,换位思考,想方设法多渠道帮助企业寻找出路,积极协助企业化解危机。最终该企业重新设立新公司吸纳原有职工,且工龄连续计算,及时消弭双方矛盾纠纷。

早化解,打造和谐环境。市人社局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待问题,致力于用温情、热情、过硬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和劳动者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把群众当亲人来服务,让群众少几夜辗转反侧,多几份快乐和舒心。某公司一职工,平时干活努力认真,技术能力也不错,他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开支。有次他糊里糊涂受工友蛊惑,不服从管理,老板一气之下将其解除。没了经济来源,家人怨声不断。当他前来主张违法解除赔偿金时,工作人员认真梳理了事情的经过,没有第一时间向公司索要赔偿,而是向公司老板说明解除事实和程序上的瑕疵,可能存在违法解除的风险。老板表示很看好小伙子的工作能力,当时解除是一时意气用事,愿意接受他重新回去上班。于是,工作人员又暖心地做起小伙子和其家人的工作,几天后,小伙子态度诚恳地认错,老板也大度地谅解请其回公司上班,且薪资不降。这次及时调解成功,不仅挽救了一个即将陷入困境的家庭,还使企业规避了违法解除的风险、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


“三个一”  力求争议双方满意

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劳动者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劳动关系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就如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劳动者,一头挑着企业,既要有足够的力量,又要用力均衡。市人社局将“刚性”执法与“柔性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三个一”:第一时间沟通、第一时间立案、第一时间裁决,做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坚持调解优先、全程调解、能调尽调,秉持中立、公平、公正,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第一时间沟通,尽力促成调解。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既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参与者,又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更是和谐劳动人事关系的守护者,一言一行,见责任,见担当。2024年2月6日,已是农历腊月二十七,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接到一件颇有难度的调解任务。常州人小韩在扬中工作了一年,老板在结清工资后告知其明年不用再来上班了。随即,小韩向老板提出一个月的补偿金,却遭到了拒绝。由于单位放假,老板又不在本地,小韩先后前往市信访局和政府矛调中心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均是去市人社局劳动仲裁部门维权。小韩在网上查看劳动仲裁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想到自己年前失业,年后工作又没有着落,当即情绪失控,直接躺在了地上边哭边闹。当市人社局获知相关情况后,立即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老杨为其提供帮助。老杨见小韩目光呆滞、情绪不稳定,一边打开暖风安抚其休息平复心情,另一边立刻打电话给老板。第一次,老板推说有事找会计,会计又推说资金的事要老板决定,双方扯皮。第二次,老板十分果断,直接拒付补偿金。老杨见他态度强硬,但小韩的事又不能再拖下去。于是,咨询其单位会计,能不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先走流程特批经济补偿金给小韩。会计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希望老杨再向老板申请一下,如果实在不行,她愿意自掏腰包垫付。第三次,老杨严肃认真地从法律法规、党和政府主张维稳政策以及社会责任、换位思考等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解了几十分钟,老板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妥。当天下午三点,小韩拿到9000元补偿金,开开心心回家过年。

第一时间立案,坚持依法处置。近年来,市人社局进一步理顺完善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规范了案件审理流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预警、排查、调解、仲裁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在平息社会矛盾、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方面,切切实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2月至3月,经开区镇江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与200多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少部分职工同意按照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标准的30%领取经济补偿,大部分未同意放弃剩余的70%。公司书面承诺于2023年1月20日前分批支付到位,但公司违约,只支付了约定金额的40%。于是,2023年正月初七,近百名职工情绪激动地到市人社局申请仲裁。为谨防事态进一步扩大,市人社局开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选择暂时跳过调解程序,第一时间为当事人立案。立案后,在审理的过程中,市人社局马不停蹄地针对问题症结,确定突破方向,以调解为原则,会同法院、经开区工作人员多次约谈双方,向他们答疑释法,反馈信息,告知法律后果,宣传“和则双赢,斗则两败”的理念。为提高案件立案办理效率,仲裁委建议员工推荐代表分批次前来办理。五批次共受理案件245件,总案款638万余元。经过几个回合后,双方各退一步,签下协议约定,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第一时间结案,提升满意程度。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处理的案件,无不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化解人事劳动纠纷;始终把正义扛在肩上,尽心尽责办好每一个案件。2023年3月12日,云南省的一位苗族青年杨某某,经人介绍来到西来桥镇镇江市某电器有限公司做压铸工。没曾想到,3月31日的下午,他在车间清理机器杂物的过程中,左手不慎被机器压伤。随即送镇江359医院住院治疗了3个多月,左手须安装假肢,经市人社局认定为工伤。2024年6月24日经镇江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五级伤残,2024年7月17日杨某某申请辞职,8月12日,市人社局收到他要求对方支付65万余元的未足额支付工伤待遇的申请资料。由于杨某某已回老家云南休养,市人社局调解人员几次电话与其沟通协商案前调解,均遭到拒绝。于是,8月15日立案,8月20日下午,市人社局组织杨某某委托律师、公司委托代理人及西来桥法律服务所一位法律工作者进行调解。此案双方都觉得很冤,杨某某年纪轻轻变成残疾人,公司觉得杨某某只工作了20天,对公司并无大的贡献,还要赔几十万,亏大了。现场调解员根据杨某某所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假肢费等十几项赔偿,依据法律法规不偏不倚核实计算,双方针对某些项目的定额,产生不同意见发生争执,调解员总是耐心解释、热心劝解,客观务实地为双方争取最好的结果。最终,剔除由社保可支付及不合理的诉求费用后,协议调解金额为24.09万元,杨某某考虑一天后同意接受。这件原本需要裁决的案件,快速调解成功妥善结案,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周树新)



支持楼主

6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868 回复 8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玫瑰花 LV14 妃子
    2楼
    为企业保驾护航
    1-10 17:45
    1 回复
  • 陈树梅 LV16 皇贵妃
    3楼
    为民办实事!
    1-10 20:25
    回复
  • 柳柳 LV16 皇贵妃
    4楼
    年底了,欠薪维权案增加
    1-10 20:26
    1 回复
  • 茯苓 LV16 皇贵妃
    5楼
    帮助解决问题,点个大赞!
    1-10 20:47
    回复
  • 陈树梅 LV16 皇贵妃
    6楼
    为民着想!
    1-11 09:29
    回复
  • 人之初 LV16 王爷
    7楼
    多多保扩劳动者
    1-11 10:48
    回复
  • 孙富民 LV16 王爷
    8楼
    为人社局点赞!
    1-11 11:13
    回复
  • 孙富民 LV16 王爷
    9楼
    创新调解机制
    1-12 06:35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本地圈
  • 分享了图片

    玫瑰花

    3
  • 分享了图片

    多来云梦

    3
  • 分享了图片

    人之初

    3
  • 分享了图片

    人之初

    3
  • 分享了图片

    人之初

    3
  • 分享了图片

    人之初

    3
  • 分享了图片

    人之初

    3
  • 我家大美妞

    李玲

    3
  • 分享了图片

    陈树梅

    3
  • 夕阳西下

    朱晓琳

    2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扬中本地头条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