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 做群众“信得过”的信访干部——记扬中市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江霞
2024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对49名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30个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进行表彰。全省信访系统有4名个人和1个集体分别被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今日介绍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吴江霞先进事迹。
吴江霞,扬中市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三级主任科员,中共党员。自2005年6月到信访局工作以来,她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一直站在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信访事业当家业,扛牢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19年来,她先后接待信访群众数千人次,牵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数百件。2023年被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信访局评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个人”,2024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吴江霞
结对子 攀亲戚
她把来访群众当家人
吴江霞(右)在群众家中走访
“我所有的事情都由你做主,我相信你!”50多岁的李某(化名),因邻里界址纠纷上访多年,这一天拉起吴江霞的手,表示以后再也不上访了。
自李某上访以来,吴江霞就一直把她当作是自己的姐姐,经常上门看望、耐心开解。2017年一天半夜,李某突发疾病,慌乱中拨通了吴江霞的电话,吴江霞二话不说,立即赶到李某住处送她去医院。从送医到陪护,从联系转院到日常照顾,吴江霞给予李某亲人般温暖。日常期间的点滴关爱,危急时刻的毫不犹豫,慢慢感动了李某,她渐渐放下了心中的提防和执拗,多年积案,如坚冰一般,终得化解。
群众给吴江霞(中)送来锦旗
“我坚信没有融化不了的冰,没有打动不了的心。如果真的有,那就是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到位。”19年来,吴江霞始终“把心贴近人民”,先后与40余名信访群众结对攀亲,架起了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她不仅是信访局的副局长,更是群众心中的“霞妹子”“知心姐姐”。
解民忧,惠民生
她把群众诉求当家事
吴江霞(右)在接待信访群众
《信访工作条例》将“坚持源头治理化解矛盾”作为信访工作应当遵循的五条原则之一。有着丰富经验的吴江霞深知,做好信访工作关键是化“早”化“小”,而化“早”化“小”的关键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你们来闻闻,你们来闻闻,就这味道,谁受得了?”今年4月8日,刚准备下班的吴江霞接到一通怒气冲冲的电话。因历史遗留原因,某处市场公厕因欠费被停水,给400余户个体经营户、近千名从业人员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整个市场的空气环境日趋恶化。
“假如我们自己在这个市场工作,会怎么办?”接通自来水,关乎的是民生,稳定的是民心,吴江霞了解情况后,立即收回准备下班的脚步,拿起电话与市场物业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疏导群众情绪,同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搭建沟通桥梁,要求按急事快办的原则,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群众之所需,一小时后,市场就恢复了供水。为彻底化解该事项,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吴江霞在第二天又牵头职能部门及市场方会商会办,相关问题最终全部妥善化解。
吴江霞(右一)在牵头会办信访事项
在吴江霞心中,群众的事再小、离得再远,也都是第一位的事。她始终牢记“枫桥经验”的内核,坚持服务不缺位,把群众的事当作家事,第一时间回应、竭尽全力推动、想方设法办理,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重责任,强担当
她把信访事业当家业
基层给吴江霞(右三)送来锦旗
“心系基层肩如铁,情系百姓情似海”,这是基层干部对吴江霞的评价。19年来,吴江霞不知道受过多少委屈、流过多少次眼泪,但转过身时,她依然微笑面对困难。多少次,她有机会离开这“第一难”岗位;多少次,她有机会去更高更好的平台发展,但她依然用真诚、热爱和坚守选择了在信访部门扎根。
19年来,吴江霞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中。从一次次入户结对,到一次次电话微信;从一次次进村下访,到一次次牵头会商会办......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她放弃休息,到群众家中走访,实地核查了解情况;在重点事项的处置中,总能看到她那柔弱但却坚毅的身影。靠着踏破脚皮、磨破嘴皮的韧劲,吴江霞积极寻求着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促成了一件件信访问题的妥善解决。
吴江霞(左二)赴外省会商会办信访事项
“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再苦再累,都值!”吴江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需,念群众之所忧,变群众“信访”为群众“信任”,被干部群众称为“信得过”的信访干部。那一张张笑脸、一面面锦旗、一句句信任,不仅是吴江霞获得的最好勋章,更是砥砺她奋勇前行的最强动力。
吴江霞(中)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
来源:扬中市信访局